1949年后,建立白银乡,属张掖县第十一区。
1954年,自治县成立后,隶属康乐区。
1958年,改为大队。
1962年,改建为公社。
1967年,更名团结公社。
1970年,复称白银公社。
1985年9月,成立白银蒙古族乡。
2004年,自治县行政区划调整时,作为蒙古族乡和侨乡予以保留。
行政区划2011年末,白银蒙古族乡辖白银、东牛毛、西牛毛3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白银蒙古族乡辖3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白银村。
白银村东牛毛村西牛毛村地理环境位置境域白银蒙古族乡地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北面,梨园河下游,东隔黑河与马蹄藏族乡相望,南连康乐乡,西靠大河乡,北与临泽县倪家营乡和甘州区甘浚镇毗邻。辖区面积450.00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白银蒙古族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山脉有东、西牛毛山,最高点位于东牛毛顶,海拔3125米;最低点位于乡政府驻地,海拔1832米。
气候白银蒙古族乡属温带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6℃,1月平均气温-9℃,7月平均气温19℃。无霜期年平均130天,生长期年平均180天,年平均降水210毫米。
水文白银蒙古族乡境内河流属黑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梨园河、大勒巴河、大磁窑河等。
人口民族2011年末,白银蒙古族乡辖区总人口62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人,城镇化率1.1%。总人口中,男性304人,占48.9%;女318人,占51.1%;14岁以下110人,占17.7%;15~64岁491人,占78.9%;65岁以上21人,占3.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12人,占50.2%;有蒙古、裕固、藏、回4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297人,占47.7%;裕固、藏、回族总共13人,占2%。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1.6‰,人口自然增长率8.2‰。
2018年,白银蒙古族乡户籍人口652人。
经济2011年,白银蒙古族乡财政总收入334万元,比上年增长11.6%。人均财政收入5369.7元,比上年增长20%。
农业2011年,白银蒙古族乡农业总产值达到566万元,比上年增长15%。
2011年,白银蒙古族乡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青稞为主,生产粮食341吨,人均548.23千克,其中小麦72.7吨,玉米268.6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葡萄等,葡萄种植面积64亩,产量17吨。畜牧业以饲养甘肃高山细毛羊、藏系绵羊和高原牦牛为主,生猪饲养量361头,年末存栏3头;羊饲养量2.7万只,年末存栏1.4万只,其中高山细毛羊1.5万只;牛饲养量240头,年末存栏90头;家禽饲养量0.15万羽,上市家禽0.14万羽,生产肉类265.6吨,其中猪肉2吨,牛肉2.8吨,羊肉260吨;鲜奶0.6吨;绒毛产量0.2吨,其中细羊毛产量0.1吨;畜牧业总产值36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
工业2011年末,白银蒙古族乡有4家矿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409万元,比上年增长7%。
2018年,白银蒙古族乡有工业企业2个。
商业2011年末,白银蒙古族乡商业网点6个,职工28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3万元,比上年增长11%。
2018年,白银蒙古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白银蒙古族乡
金融2011年末,白银蒙古族乡各类存款余额524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各项贷款余额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2.5%。
社会文体事业2011年末,白银蒙古族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个;各类文化专业户8户;公共图书室4个,藏书0.51万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文化体育场1个,安装健身器材10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有线电视用户120户,入户率57.3%。
教育事业2011年末,白银蒙古族乡在校学生136人,双语兼任教师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2011年末,白银蒙古族乡有科技特派员1人,农民技术员1人。
医疗卫生事业2011年末,白银蒙古族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固定资产总值1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人,完成诊疗45人次。
社会保障2011年,白银蒙古族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户,人数2人,支出0.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户,人数121人,支出12.5万元;农村五保供养2人,支出5000元;农村医疗救助1人次,支出0.9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人次,支出0.5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21人,参保率96.6%。
邮政电信2011年,白银蒙古族乡报纸、期刊累计征订2700份(册)。固定电话用户70户,比上年增加6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7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215户,比上年增加15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2万元。
交通白银蒙古族乡境内有甘浚至大磁窑、丹霞景区双向2车道公路2条,全长27.3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