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变迁,下洋镇地名不断变更。宋至清属宣和乡,善化里、三都。民国时划为荣义乡,阳斗乡。解放后属第一区、一都区、曲斗乡。1958年与现一都镇、横口乡合为一都公社,1961年又分出成立曲斗公社,1984年改为曲斗乡,1985年改为下洋镇,是福建省第一批建制镇的乡镇。
行政区划由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上级和下洋镇党委、政府对镇内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设施和集镇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基础设施已经日趋完善,集镇建设也焕燃一新。永春至漳平公路干线贯穿下洋镇中部,安溪剑斗至下洋铁路也已建成通车。省道三郊线、牛姆林旅游专线的通车又极大改善了下洋镇交通条件,现省道、县道、村道、矿用道四通八达,通车里程110公里。下洋镇是内半县第一个开通程控电话和建成移动电话发射基地的乡镇,全镇现有程控电话达4000多门,并建有泉灵通机站,信息覆盖全镇。镇内有110KV和35KV变电站各1座,主变容量32300千伏安。有水电站13座,装机容量3485瓦千,有自来水厂2处,年供水量110万吨。
下洋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2所,在校学生451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达99.2%。全镇文化娱乐场所28处,其中影剧院1座,露天歌剧场14座,电影定期放映点4个,录像室 (场)2个,文化室5间,老人活动室3间。群众文化生活有文学创作、雷歌演唱、文艺会演、摄影、跳舞、猜灯谜、舞狮、八音吹弹、弈棋、习书、绘画等等。医疗保健设施有卫生院1 所,各管理区分别有保健站。
镇区建设和配套已不断完善,白天高楼依山林立,夜间灯火与星月交辉,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图。
地理环境下洋镇属亚热带
镇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其中矿产资源特别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铁、铅、锌等,据勘探,煤产储量1.6亿吨,分布在天湖山二迭纪龙潭煤系,属低硫原煤,发热量和溶融性高,可作工业原料和民用燃料。有石灰石1亿吨,铁1亿吨,铅锌5000万吨,还有钨、锰、铜等。森林资源有杉木、松木、毛竹和各种杂木等,有林地14万亩,森林蓄积量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水力资源也相当丰富,有流域面积17平方公里以上溪流4条。
人口民族(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1883男12858女9025家庭户户数7435家庭户总人口(总)20294家庭户男11329经济概况
镇内国有企业主要有省属天湖山能源实业有限公司、县煤矿、大荣林场、溪塔采育场等5家,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产值结构以煤炭为主,还有建材、化工、森工、机械等,产值2.52亿元。天湖山能源实业有限公司,是家大型国有企业,现有职工1700多人,产值2亿多元,年产原煤35万吨,并有化工、运输、机修、商业、服务等多种经营。中外合资企业下洋水泥有限公司,生?quot;双龙牌"硅酸盐水泥备受用户欢迎,年产量20万吨。2001年镇境内社会生产总值9.45亿元,比93年增长4.4倍,其中工业产值7.07亿元,占74.8 %,上缴给国家和地方税费达6332万元。
下洋镇乡镇企业发展较早,基础较好。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强民兴镇的第一要务,制订优惠政策,引进资金、人才,走出一条资源开发利用和兴办工业企业相结合的路子,今年上半年又引进2家外资企业在县榜头工业区落户。积极认真抓好小煤生产,严格依法办矿,坚决杜绝无证开采,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利用矿区、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运输、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
镇党委、政府还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努力抓好林、茶、果和畜业生产,建立常年蔬菜基地,制定发展食用菌生产措施。全镇已种植名优水果达5400亩,年产量4500吨。
下洋镇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极大带动了商贸繁荣和人民群众生活提高,也促进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进步。现全镇有商业企业170多家,商品零售总额400多万元,市场繁荣,集市贸易量年达200多万元。有金融机构3家,各项存款1.54亿元,其中个人存款达1.05亿元,镇内已有小车100多部。有中学2所,小学12所,在校学生2500人。有县级医院一个,镇卫生院一所,医疗站所15个。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也相当丰富多彩。
风景名胜下洋镇牛姆林美貌
,又称姆林山,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它位于福建省永春县下洋镇境内。1958年划为森林禁伐区,1984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区,面积1000公顷。牛姆林是在闽南地区保留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体,被誉为闽南的西双版纳。永春牛姆林是避暑胜地。它位于南亚热带北缘,海拔490?1105米,属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7?18℃,最低气温-4?5℃,夏季月平均气温25?28℃,常年云雾缭绕,四季如春,堪与庐山媲美。
牛姆林是名人仙迹荟萃胜地。宋朝永春进士陈知柔诗:“霜后绿筠仍旧色,云中金磬出新声”。都是描写臼尖牛姆林旖旎风光。1929年8月朱德率三千红军进驻福鼎村时,也到牛姆林一带勘查,称它是:绿涛奔牛,仙泉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