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金刚殿

时间:2023-06-08 09:38:36编辑:奇事君
基本概况

护国寺金刚殿在西城区护国寺大街11号。寺创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故宅,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更名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赐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厘,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石门额书“大隆善护国寺”。

第二层殿为金刚殿;第三层殿为天王殿;第四层殿为延寿殿。东配殿曰文殊殿,西配殿曰秘密殿;第 五层殿富寿殿,东配殿为曰伽蓝殿,西配殿曰无量殿;第六层殿为千佛殿,东配殿曰大悲殿,西配殿曰地藏殿;垂花门后为第七层殿,是护法殿;第八层殿为功课殿;第九层为后楼菩萨殿。

今仅存金刚殿和寺西北角的廊房以及垂花门后一层殿。寺原有石碑多已无存。过去每月初七、初八,护国寺有庙市。护国寺金刚殿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地方小吃

护国寺金刚殿

说起护国寺小吃店,还得从老北京的护国寺庙会说起。据史料记载,护国寺始建于元代。旧时,每月阴历初八有庙市,汇集了京城有名的绝活小吃摊商。据老辈儿人回忆,护国寺庙会最招人的是拿绕世界的小吃浮摊。摊主们支个布棚,亮出字号,摆上条案、长凳,有的索性把肩挑的担子或手推独轮车找个地儿,庙里一停,边安炉边坐锅,锅旁摆上调料罐、碗筷,这就拉开了“阵势”准备开卖:“豆面糕来,要糖钱!”、“滚糖的驴打滚啦”庙会上的小吃、茶食等是最受欢迎的食品。年糕、灌肠、煮羊霜肠、扒糕、凉粉、爆肚、茶汤等小吃品种在食摊上应有尽有。护国寺庙会在20世纪30年代十分热闹。各式京味小吃食品在此争奇斗艳,各展风姿。

1956年政府部门将庙会上颇具名气的茶汤英、扒糕年、白薯王、经营羊霜肠的张大户等十多位摊商组织起来,在紧邻护国寺的93号现地址(人民剧场对过儿),开办了护国寺小吃店,聚集了京城小吃之精华,经营艾窝窝、豌豆黄、豆面糕、蜜麻花、豆汁、焦圈、面茶等100多个品种的北京传统小吃。

护国寺金刚殿景色照

50年来,护国寺小吃店保留着老店的京味传统品种,但店容店貌随着北京城市改造而应时,就餐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出售的小吃也既保持老北京风味,又要调整适应现代人口味变化的需求。特聘请老技师杨伯儒进店传授技艺,将原有的大、黑、粗、糟的食品改变为小巧玲珑的精美小吃。虽然环境改变了,但经济实惠为百姓服务的宗旨没变。由于就餐环境变化,小吃质量上乘,品种繁多,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食客。2001年,护国寺小吃店进一步装修改造,不仅突出老北京风格特色,还让顾客在品尝老北京小吃的同时,领略老北京风情。将店内房顶四周装饰了绿瓦房檐,墙壁挂上护国寺庙会画框,屋内四柱挂有小吃典故和名人影迹,专设了老北京面人张的面塑展框。

另外,华天饮食集团也对旗下小吃店给予了特殊政策,包括斥资对小吃店门脸、环境进行统一装修、统一标志等,并不断挖掘、改良传统品种:豌豆黄过箩加细、驴打滚加层儿,螺丝转、萨琪马、蛤蟆吐蜜规范工序,精工准料不走味。小吃讲究应时入季,于是春季的豌豆黄儿、艾窝窝,夏季的“冰碗”扒糕、漏鱼儿,秋天的牛筋儿窝窝、脆麻花儿,冬季的盆糕、碗糕、果料年糕、元宵等都应季入市。同时根据顾客口味变化让小吃也赶“时兴”,黄油口儿的糯米糕、什锦炒疙瘩儿、麻辣鸡丝面、牛眼包、奶油炸糕、姜汁排叉儿、鸳鸯酥、蝴蝶卷、牛肉烧饼、兰花盏等干稀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目前,经过挖掘、引进和创新,护国寺小吃的品种已经达到100个,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交通提示

公交车22、105、111、47路护国寺下车路东护国寺街内护国寺东巷。

复建工作

护国寺金刚殿

西城区政府今年将规划打造护国寺小吃街,复建护国寺的规划也有望 在2009年启动。2009年1月9日从西城区人代会上获悉,不久前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刚刚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复建护国寺议案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这是对2007年一项关于复建护国寺的议案的追踪审议。

2007年,西城区14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复建护国寺,带动开发周边地区,推动什刹海保护区旧城风貌保护与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的议案。他们认为,复建护国寺不仅仅是因为护国寺的历史文物价值,还是因为其所在地区的古都风貌保护,更是因为住在这里的居民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居住条件。提出复建护国寺议案的领衔人、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元增表示,复建护国寺是一个大项目,功能街区办公室已完成大量工作,包括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收集历史文献等,还成立了专家顾问组,组建了专题调研的课题组等等。按目前的进展,今年有望启动规划方案。今年西城区政府将规划打造护国寺小吃街,这应该看作是护国寺区域规划的一部分,或者是预先实行的一部分。最终将护国寺大街打造成集合老字号京味小吃、手工艺品、茶馆戏楼等京城著名的传统特色商业街。

上一篇:饶平四中

下一篇:资产阶级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