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征】
天山马鹿体型较大,成年公鹿体高130~140厘米,体长130~150厘米,体重240~330千克。母鹿体高115~130厘米,体长120~140厘米,体重160~200千克。天山马鹿体粗壮,头大额宽,四肢强健。夏毛呈深灰色,臀斑呈棱状,白色或浅黄色。冬毛呈浅灰褐色,颈部有长而粗密的俄毛和髯毛,头、颈和四肢的被毛呈深灰色,眼圈呈浅黄色。茸毛呈灰黑色或灰白色。天山马鹿成角多为7~8个杈,茸角的主干寸眉枝、嘴头粗长,常见到一些铲形或掌状的四权茸。
【栖息环境】
野生天山马鹿栖息于海拔1500~3800米的高山草原地带。按季节、昼夜变化特点进行采食。从2月末起转到解冻的山南坡,采食那里已长出的嫩草,春秋季节频繁到咸水湖或盐碱滩活动。春夏季节由于高山至谷地之间不同高度的斜坡上长有各种各样繁茂的植物,马鹿常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性迁移。
【生活习性】
夏季马鹿从清晨至上午9~10 时和傍晚18 时以后觅食,一直采食到黑夜降临。长茸公鹿在蚊嵘侵袭时期,常迁移到高山上的林缘地带,约在8 月中旬,茸开始骨化和蚊檬逐渐减少时返回到较低处。在秋季发情期间常分散成小群觅食、择偶。冬季可采食灌木丛的枝叶、树上的苔醉和深雪下的植物。生后的仔鹿,头几天卧藏起来,然后跟随母鹿活动,到翌年春天离乳。此时,母鹿离弃公仔鹿,而母仔鹿则继续跟随母鹿很长时间。经驯养的天山马鹿性情温驯,不过在配种期也会因发情争偶尔殴斗,也攻击人。驯养的母鹿喜欢剥食树皮。夏秋季节公母鹿均喜欢扒水或进行水浴、泥浴。
【分布范围】
野生天山马鹿主要分布在在北天山深山丛林中。
经人工饲养驯化后的天山马鹿,中心产区位于新疆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宁市、伊宁县,另在昭苏、特克斯、巩留等县有少量的分布。
【生长繁殖】
母鹿和公鹿性成熟年龄尾18±5月龄和36±2月龄;母鹿初配年龄为24±6月龄,公鹿的初配年龄为36~48月龄;种公鹿种用年限7~8年;种母鹿种用年限6~8年;配种方式可自然交配,也可进行人工授精。发情季节为每年秋季的9~11月;发情周期为8~21天;怀孕期240~248天;胎产仔数1年1胎,1胎1仔;仔鹿出生重公11.25+2.5kg,母:9.9+1.5 kg;仔鹿断乳重55+5.5kg;仔鹿死亡率:15%左右。
一般到28 个月龄时性成熟。引种到东北的天山马鹿,其繁殖成活率为50 %~60 % ,比原产地高20 % , 偶有双胎。在良好的驯化、饲养管理和气候条件下,其繁殖力很强,生产利用年限很长。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中国国家二类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