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唐肃宗乾元二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杜甫草堂,其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
在工部祠内部,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黄庭坚、陆游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称他为“杜少陵”。
杜甫草堂在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经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著名文化圣地。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是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