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绿绣眼鸟
暗绿绣眼鸟雌雄鸟羽色相似。从额基至尾上覆羽概为草绿或暗黄绿色,前额沾有较多黄色且更为鲜亮,眼周有一圈白色绒状短羽,眼先和眼圈下方有一细的黑色纹,耳羽、脸颊黄绿色。翅上内侧覆羽与背同色,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或黑褐色,除小翼羽和第一枚短小的退化初级飞羽外,其余覆羽和飞羽外翈均具草绿色羽缘,尤以大覆羽和三级飞羽草绿色羽缘较宽。尾暗褐色,外翈羽缘草绿或黄绿色。颏、喉、上胸和颈侧鲜柠檬黄色,下胸和两胁苍声色,腹中央近白色,尾下覆羽淡柠檬黄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有时腋羽微沾淡黄色。虹膜红褐或橙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稍淡,脚暗铅色或灰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9-15g,♀8-12g;体长♂88-114mm,♀96-115mm;嘴峰♂8-11mm,♀9.6-11mm;翅♂50-57mm,♀52-57mm;尾♂33-43mm,♀35-42mm;跗蹠♂15-l7mm,♀15.5-17mm。(普通亚种)(注:♂雄性;♀雌性)
近种鉴别
暗绿绣眼鸟特征很好分辨,上体绿色,下体白色,颏、喉和尾下覆羽淡黄色。相似种红胁绣眼鸟两胁红色;灰腹绣眼鸟上体较黄,喉、上胸黄色,下胸和两胁灰色,腹中部有一黄色纵带。区别均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1]
暗绿绣眼鸟
红胁绣眼鸟
灰腹绣眼鸟
物种对比对比维度
暗绿绣眼鸟灰腹绣眼鸟红胁绣眼鸟外观分布区域中国、日本、韩国、北韩、菲律宾和越南等中国、东亚、东南亚福建省、西藏自治区、贵州省、上海市、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安徽省、四川省、江苏省、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重庆市、云南省、北京市、甘肃省、山东省、陕西省、浙江省、辽宁省、天津市、黑龙江省、山西省食性杂食性杂食性杂食性科绣眼鸟科绣眼鸟科绣眼鸟科目雀形目雀形目雀形目栖息环境主要栖息于阔叶林和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竹林、次生林等各种类型森林中,也栖息于果园、林缘以及村寨和地边高大的树上。迁徙性,夏季多迁往北部和高海拔温凉地区,最高有时可达海拔2000m左右的针叶林,冬季多迁到南方和下到低山、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疏林灌丛中。[1]
生活习性迁徙:
中国北部地区多为夏候鸟,华南沿海省区、海南岛和台湾地区主要为留鸟。习性:
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喜欢成群,有时集群多达50-60只。在次生林和灌丛枝叶与花丛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有时围绕着枝叶团团转或通过两翅的急速振动而悬浮于花上,活动时发出‘嗞嗞’的细弱声音。食性:
以昆虫为食,所吃昆虫主要有鳞翅目成虫和幼虫、鞘翅目金龟甲、金花甲、象甲、叶甲、叩头虫和蝗虫、蝽象、蚜虫、瓢虫、螳螂、蚂蚁等半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也吃蜘蛛、小螺等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松子、马桑子、黄莓、蔷薇种子、女贞果实、花瓣、草子等植物果实和种子。夏季要以昆虫为主,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饲养技术
饲养要在小方形或圆形笼内。暗绿绣眼鸟平时要罩上浅色笼衣,暗绿绣眼鸟不喜欢太亮敝的地方。笼内的水缸要口小,或在水缸中置放一小块海绵,避免它用头伸入水缸水浴,把饮水弄脏。饲料要用绣眼粉,或用绿头粉100克和一只鸡[1]
分布范围原产地:中国、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和越南。
暗绿绣眼鸟分布图
引进:美国。
旅鸟: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斯里兰卡。[1]
生长繁殖繁殖期4-7月,有的早在3月即开始营巢。营巢于阔叶或针叶树及灌木上,巢呈吊篮状或杯状,主要由草茎、草叶、苔藓、树皮、蛛丝、木棉绒等构成,内垫有棕丝、羽毛、细根、草茎、羊毛等。巢多悬吊于细的侧枝末梢或枝权上,四周多有浓密的枝叶隐蔽,不易发现,距地高1-10m。巢外径6.0-7.5cm,内径4-5.8cm,高4-6cm,深2.7-4.6cm。1年繁殖1-2窝。每窝产卵3-4枚,多为3枚。卵淡蓝绿色或白色,大小为14.5-17.5mm×11.5-12.0mm,平均为16.1mm×11.7mm,重1-11.48,平均1.3g(李桂垣等1985)。6月1日在中国四川雅安已见离巢幼鸟,在秦岭7月中旬始见幼鸟离巢。[1]
亚种分化暗绿绣眼鸟(9亚种)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暗绿绣眼鸟硫磺岛亚种ZosteropsjaponicusalaniHartert,19052.暗绿绣眼鸟鲍罗季诺群岛亚种ZosteropsjaponicusdaitoensisKuroda,19233.暗绿绣眼鸟海南亚种ZosteropsjaponicushainanusHartert,19234.暗绿绣眼鸟屋久岛亚种ZosteropsjaponicusinsularisOgawa,1905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