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德·胡赛尼童年照
1965年卡勒德·胡赛尼出生在阿富汗喀布尔,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喀布尔女子学校的教师。1970年全家随父亲外派到伊朗的德黑兰,并于1973年举家搬回喀布尔。同年,他母亲生下了最小的弟弟。
1976年胡赛尼的父亲在法国巴黎找到了工作,于是全家搬迁到巴黎,由于阿富汗政权极不稳定,全家就再也没有回国。
教育经历1984年高中毕业,申请到圣塔克拉拉大学念生物,毕业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医学系就读。
工作经历1993年取得了MD(行医执照)后,成为一位内科医生。
写作经历2003年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问世后获得成功,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
2006年胡赛尼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促进难民救援工作。
2007年出版第二本小说《灿烂千阳》,由新人作家一跃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成熟作家。
2009年11月开始写作《群山的回唱》,直到2012年10月才完成初稿,写作历时三年。
2013年该书首次出版。
其他作品作品名称作品类型出版时间《追风筝的人》长篇小说2003《灿烂千阳》长篇小说2007《群山回唱》长篇小说2013以上参考
创作特点主题思想卡勒德·胡赛尼
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了喀布尔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的故事,将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塔利班当权、“9·11”等政治事件融合在小说生活背景中。书中的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战争、宗教、爱、愧疚、赎罪等人类永恒话题。第二本小说《灿烂千阳》被认为是“女性版《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女性如何在婚姻暴力、干旱和贫穷中挣扎求生。《群山回响》讲述了一对兄妹在60年内因贫穷和战争铸成的故事。围绕父母、兄妹,甚至表亲和继母,他们如何去爱,如何被伤害,如何相互背叛,如何为彼此牺牲。小说探索了流亡、自我牺牲以及复杂的家族关系。家庭是胡赛尼写作最重要的主题,《群山回响》一书的写作便始于家庭概念。卡勒德·胡赛尼写真
卡勒德·胡赛尼艺术照
该书是以主人公完成救赎,成长为真正的男人,回归本民族文化而结束的。因此,将它作为一本成长小说来看其文化色彩的话,无论对一个个体,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文化影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选择、成长的轨迹,同样影响着民族的价值。对个人而言,在成长中,有欢乐、有悲苦、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但本民族的文化在人的成长中,会像血液一样自然地流淌在人的身体中,并留下深深的烙印。获得荣誉荣誉类? 2006 ?联合国人道主义奖 ?(获奖) ?文学类? 2014 ?约翰·斯坦贝克文学奖 ?(获奖) 2008 ?比利时《Humo》杂志“金书签”图书奖 ?(获奖) 2006 ?法国ELLE杂志读者大奖 ?(获奖) 2006 ?美国鲍威尔书店年度最佳图书奖“帕德利奖” ?(获奖) 2006 ?美国伊利诺伊州“亚伯拉罕·林肯图书奖” ?(获奖) 2006 ?加拿大魁北克书商协会“价值图书奖” ?(获奖) 2005 ?英国《观察家报》年度最佳图书 ?《追风筝的人》 ?(获奖) 2005 ?美国地方剧院“文学生命奖” ?《追风筝的人》 ?(获奖) 2004 ?美国青年图书馆协会艾力克斯图书奖 ?《追风筝的人》 ?(获奖) 2004 ?南非图书奖 ?《追风筝的人》 ?(获奖) 2003 ?美国《娱乐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追风筝的人》 ?(获奖) 2003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年度最佳图书 ?《追风筝的人》 ?(获奖) 2003 ?美国鲍德斯(Borders)书店“原声文学奖”虚构类作品奖 ?《追风筝的人》 ?(获奖) ?以上参考
人物评价卡勒德·胡赛尼
《迈阿密先驱报》:
(卡勒德·胡赛尼)出生于阿富汗,在美国受教育,反而敢于拥抱被很多人视为过气老梗的老式说故事艺术,不畏煽情催泪、安排巧合的剧情转折,而这些都是被当代美国作家视为禁区的东西。……即使通俗与文学性的界线在此被模糊,至少人们很幸运拥有胡赛尼这样的作家,拥有说故事的恢弘企图,用(《灿烂千阳》)这部宽宏的小说为人们诠释了他的文化和历史。About.com:
胡赛尼对语言的表现能力有着非凡的鉴别力和控制力,总是能以极准确的描述来反映现实,同时又能引发读者内心深层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