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权

时间:2023-06-06 23:45:22编辑:奇事君
人物生平接掌横海

程执恭是横海军节度使程怀信之子,最初任横海军节度副使。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七月,程怀信去世,唐顺宗起复程执恭为沧州刺史、知横海军留后事,代掌横海镇。

元和元年(806年)五月,唐宪宗正式任命程执恭为横海军节度使。在此期间,程执恭累进官爵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等,封爵为邢国公。

元和四年(809年)九月,宪宗起复正在“丁母忧”的程执恭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其余官衔如故。十月,权宦吐突承璀为

唐朝疆域

左、右神策招讨宣慰等使,奉命征讨成德叛藩王承宗。程执恭亦与成德邻近藩镇一道奉诏,出兵讨伐王承宗。恭顺朝廷

元和六年(811年),程执恭入京师长安觐见,宪宗加以礼遇,旋即命他归镇,并加授尚书右仆射衔。至此时,程执恭所受封的食邑已达三千户。

元和十年(815年)间,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纵兵侵扰邻镇,程执恭所辖的横海军与义武军、卢龙军都深受其害,三镇争相上表,请求朝廷发兵讨伐王承宗。次年正月,宪宗下诏削夺王承宗的官爵,命程执恭与河东、幽州(卢龙)、义武、魏博、昭义等六镇分道进讨成德军。十二月,程执恭奏称在长河县(今山东德州东)击破成德军,斩首一千余级。

元和十二年(817年)三月,程执恭改名程权。同月,王承宗派兵两万入东光县,断白桥路,形成逼迫沧州之势。程权无法抵御,于是撤回沧州。

举族入觐

元和十二年(817年)底,“淮西之乱”平定,诸藩镇惊恐。程权自认为程氏三代世袭节度使,与河朔三镇无异,心中忧惧,唯恐朝廷举兵征讨,遂于元和十三年(818年)请求举族入京,宪宗允准。横海军将士习于自擅,不愿朝廷遣官加以管束,于是劫持程权,不允其离任。程权的幕僚林蕴苦劝哗变将士,这才使程氏一族得以顺利归朝。

程权抵达长安后,上表辞去节度使职,宪宗同意,并因其在长安靖安里的私宅“侧狭”,赐土地二十亩,方便程权进行扩建。程氏一族获朝廷荣宠,程权的兄弟、子侄奉朝请及班列宿卫官的有三十余人。

西行逝世

元和十三年(818年)六月,宪宗命程权出任检校司空、邠州刺史、邠宁节度使。

元和十四年(819年)十一月,程权逝世,获朝廷追赠为司徒。

长庆四年(824年),唐敬宗李湛即位后不久,下诏豁除程权等五家“元和已来两河节度使全家归阙者”的债务,宽赦其子弟所犯不法之事,并授程权的一个儿子为正员官。太和十年(836年),唐文宗李昂又授程权等“河朔节将以州县归国者”“各与一子官”。

主要成就

程权在横海节度使任内,两次出兵讨伐成德叛藩王承宗,对朝廷恭顺,与之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淮西之乱后,程权献横海镇“四州版籍”,使横海节度使成为朝廷直接任命的藩镇,这一举动维护了唐帝国的统一局面。

家族成员定州程氏世系(部分) 程元皓(史思明时定州刺史)程怀信(横海节度使)程权程日华(横海节度使)程怀直(检校右仆射兼龙武统军)轶事典故沧门署权

程权原名程执恭,他任横海节度使时,曾有一人梦到沧州衙门的门楼额上都贴了“权”字,并将此事告诉程权。他于是向唐宪宗奏请改名程权,以应此谶。但后来程权举族入朝,朝廷命郑权接替,时人对此深感怪异。

谋刺崔应

崔应任横海军节度从事时,程权想要迎娶他的妹妹,崔应坚持不肯,以至于弃官回到洛阳。程权恼羞成怒,竟派刺客去洛阳刺杀崔应,但没有成功。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九十三》[1]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八》[2]

人物评价

白居易:①义勇立身,忠悫成性,聚为事业,发为勋猷,历事先朝,久专外阃,殿邦而山岳比镇,奉国而金石为心,动修武经,居有循化,洎执圭入觐,班瑞言旋,忠恳内激于心诚,恭顺外形于词气。[3](《加程执恭检校尚书右仆射制》)②业传将略,名在勳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竭臣节而事君,夷险一致,纪纲我列郡,节制我成师,动扬休声,静著茂实。自合符徵旅,奔命出疆,暴露历於三时,供亿出於二郡,整众而身作师律,伐谋而心为战锋,服金革而无辞,当矢石而有勇。雨晦识鸡鸣之信,风高见隼击之威,远略既申,茂勳方集。[3](《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

王彦威:自两河宿兵,垂七十年,王师憓征,疮磐未息。及张茂昭以易定入觐,程权以沧景归朝,故恩礼殊尤,以劝来者。[4](《赠太保于頔谥议》)

人物争议

关于程权的父亲为谁,史书中有两种说法:

1.程怀直:《旧唐书·程权传》称“怀直子执恭”;

2.程怀信:新旧唐书及《顺宗实录》、《宪宗实录》、《资治通鉴》均持此说。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考证此事,认为“(程)怀信逐(程)怀直而夺其位,安肯以(程)怀直之子(程权)知留后”,而且程权为程怀直子的记载仅见于《旧唐书·程权传》一处,同传下行又称程权“执恭(程权)代袭父位”,互相矛盾。除此之外,司马光还考诸中唐三朝(德宗、顺宗、宪宗)实录,最终得出程权为程怀信之子的结论。

上一篇:双乳山

下一篇:屯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