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发展简况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是于1956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1961年初,该室并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964年,国家批准在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因故未能组建;1980年5月,国家发文批准恢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建制。[9]科研成果2020年,研究所贯彻落实国家和中科院有关规划的顶层要求,编制《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和《轻型动力创新研究院“十四五”规划》,坚持能源、动力两条主线并举,作为研究所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能源领域着重围绕国家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需求,与 “卡脖子”卡脖子技术清单紧密结合,凝练布局发展方向;动力领域与“四类机构”建设目标、已承担重大任务紧密结合,确保产出重大成果。
深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各部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编制等;发挥院“两机”专项总体所和院无人机系统总体部作用,牵头组织编制全院战略高技术领域动力能源中长期与“十四五”发展规划、科技委动力能源领域2050年前发展战略、某部“十四五”坦克动力专项规划等。
组织召开研究所2020年战略研讨会,所领导、副高级以上及管理与支撑部门副处级以上人员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在青岛召开,在北京设视频分会场。会议以“十四五规划研讨”为主题,明确了研究所未来五年发展要求:必须认清发展现状,打破壁垒,凝心聚力,最大化发挥优势资源效益,集中力量完成承担项目的“硬骨头”;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管理能力,强化建设现代化管理体系,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努力提升基础研究成果产出。[10]
组织机构科研部门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
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轻型动力实验室
循环流化床实验室
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储能研发中心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
无人飞行器实验室
新技术实验室
智能巡飞技术实验室(筹)
管理部门综合处·党群办
科技发展处
人事处
财务处
基建与园区管理处
纪监审办公室
重大设施处(燃气轮机项目工程办公室)
质保与条件处
重大专项办公室
教育处
支撑部门科研支撑中心是研究所面向科研工作技术条件保障和支撑的服务部门,是技术、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支撑平台,下设科学出版与法律事务办公室、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
试验基地青岛航空技术试验基地
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
大同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试验基地
江苏中科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上海浦东先进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济南先进动力试验基地
中科南京未来能源系统试验基地[11]
合作交流2012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有36批56人次派赴15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接待国际来访24批55人次;成功组织了一系列学术会议。
2013年,该研究所新签署合同经费共计1.1亿元,共有43批89人次派赴14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接待国际来访33批55人次;主办ECOS等国际会议2次,参会人数达400余人,其中外宾人数近200人。
2014年,该研究所有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签订合同书,新签署合同经费近3亿元,到所经费3.47亿元;派出出国(境)32批70人次,去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吸引国外科学家、学者来所访问、合作考察及合作研究30批48人次。[4]
学校文化所徽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所徽为英文字母“ET”的变形,表示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特征(EngineeringThermophysics),同时又突出了一个“e”的象形,表示该研究所主要从事energy,ngine,,nvironment 面的科学研究;英文大写字母“IET”为该研究所英文缩写(Institute ngineering hermophysics)。
蓝、红、绿为该研究所的代表色。蓝色表示该研究所从事着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红色圆形象征富有动感的叶轮机械,表示该研究所从事着动力领域的科学研究;变形的绿色“T”字象征山川、大地,表示该研究所从事着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图案新颖,富有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预示年轻的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象一轮初升的太阳,充满着朝气和生命力。
文化活动
2014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生会、研究生党支部和团委各项活动蓬勃开展组织开展了包括文艺、体育、时事、“五四”青年节、“一二九”纪念、“教师节敬师活动”、“爱心相连”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所内研究生学术活动借助“博士论坛”、“学术活动月——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生论坛”、“齐鸣讲坛”、“探索讲台”等平台广泛展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