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县辖镇。1961年建沙圪坨公社,1984年改镇。县境东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0.9万。辖银牛沟、赤泥泉、东信庄、黄家坡、沙河、沙圪坨、照壁、水沟、西坪、大洪沟、乱岭关、三阴山、大石头岭、荞麦川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谷子、马铃薯。
科技兴农惠百姓近年来,浑源县沙圪坨镇把科技兴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任务来抓,立足本地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支拄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该镇把农技站技术人员、各村的种养大户、技术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了10多支科技帮带队、农业技术扶贫队,帮助农民掌握和运用农业新技术;依托涉农部门,办活“流动课堂”,邀请县涉农部门技术骨干共同组织农业技术服务队,采取巡回宣传、现场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进村入户对群众进行蔬菜种植、果树修剪、畜牧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办活“农家课堂”,以“双培双带”、“结对帮扶”等形式,引导示范户、乡土人才和致富带头人现身说富,现场传技;依托信息技术,办好“远程课堂”,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接收点,组织党员群众收看科技片、政策宣传片,提供农产品供需等信息服务。去年以来,谈镇共培训村干部3∞多人次、农民技术'I}干1000多人次、种养大户60余人次、农民3000多人次,蔬菜、畜牧两大特色产业年产值达到5200万元。
农民工把搓澡做成品牌十多年前,他成为一名搓澡工;今天,他引领着600多名同乡进入全国30多个市县的宾馆或洗浴中心靠搓澡打拼挣钱,把搓澡做成品牌,也做成了家乡的一项产业。 2008年,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52岁搓澡工——大同市浑源县沙圪坨镇沙圪坨村的刘国良,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十佳农民工”称号,同年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近日,刘国良接受了采访。卖菜不成当搓澡工 1月12日上午9时,笔者来到刘国良家,这是一套九十多平方米的单元房,是他去年花了二十多万元购买的。整个屋子宽敞明亮,暖意融融,刘国良说,1994年他刚到大同打工时,是无论如何不会想到有这么一天的。 1994年春,刘国良领了村里十多名后生,背着行李到大同市打工。刚开始,到货站接上菜后沿街叫卖,但赚不到多少钱。这时,有人介绍他到洗浴中心搓澡,因心存“再受穷也不能丢面子”的想法,他拒绝了。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他最终选择离市区较远的一家澡堂。每天中午12时,他骑自行车跑8公里到澡堂上班,到晚上12时下班再骑车回来。“我是农村出来的,有的是劲儿,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晚上一数票子,又笑了。”刘国良说。搓澡比卖菜挣得多,两个月后,刘国良把同乡十多名后生都领进了澡堂。搓澡也有大学问 刘国良说,刚开始搓澡时觉得有劲儿就行,但后来知道这也有学问。在第一家澡堂干了3个月后,刘国良进了一家四星级大酒店当搓澡工。上岗前,搓澡师傅特别嘱咐他们,搓澡不仅仅是要搓干净,还要通过按摩达到保健的效果。在日常的搓澡按摩中,他认真体会感悟搓澡按摩的指法和力度,并认真记下来。“不论干什么事情,要做好、做精,都不容易。”刘国良说,每一个人因为体型、年龄不同,搓时需要的力度都不相同。如今的刘国良说起这些已经是头头是道——譬如搓脖子下面两侧的锁骨时,就得用中指顺着凹下去的地方稍微往下压,而挨着锁骨的皮肤则需要用食指和无名指抬高一点才能搓干净……“通过学习提高了技术,回头客越来越多。”刘国良说。 “沙圪坨搓澡工”成品牌 两年后,刘国良又跳槽到一家酒店桑拿部,当上了经理,月工资挣到2000多元,他成了老乡眼里的“能人”。那年秋天,刘国良回到村里。同村的一名老太太拉着他说:“国良,快把我儿子二利领出去吧,要不穷得连个媳妇都娶不了。”第二天,刘国良领着刘二利等十多个青年人到大同去学搓澡。3年后,刘二利挣钱娶上了媳妇,几年后买了房子。 2000年,由刘国良发起,在当地市、县政府的扶持下创立了“大同市总商会浑源县沙圪坨洗浴分会”,刘国良任会长。至此,搓澡业成为沙圪坨村的一项主要产业。据刘国良统计,目前,已经有600多名同乡向他学到搓澡技术后,到达北京、天津、河北、新疆等地,开辟自己的天地。准备培训搓澡人才 在采访中,笔者注意到,刘国良桌子上放着电脑,还有一堆书籍和笔记本。刘国良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搓澡已不再是简单的去污,更可以达到保健、美容、美体的功效。他已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编写了数万字的《搓澡按摩应知应会》教材,他想办所专门培训搓澡人才的学校。刘国良沉思片刻又说,他从搓澡找到了出路,也因搓澡得到了荣誉和尊重。目前,在大同市周边地区的搓澡业里,沙圪坨搓澡工已经成为了主力军。今后几年,他还想在大同市洗浴业建立工会组织,以保护搓澡农民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