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醪观在东晋时系葛洪仙翁所创建,名“北庵”,后安期生会筋神女于玄邱,共谈玄机,酣玄碧之香酒,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醒,各乘熨车而去,味散于诸天,因而易名酥醪观。相传吕洞宾时,来赤松云游于此,又称神仙古洞。
观始建晋咸和中(约330年),是葛洪创建的北庵故址。宋以后,酥醪观屡兴屡废,直至清康熙年间,【龙门正宗十一代祖总住持其弟子柯善智重修】。民国18年(1929年)住持又募资重修。1968年酥醪村村民又重修。
历代均有修葺与增建,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雍正五年。观门石刻匾“酥醪观”三字为清代香山鲍俊所书。
环境规模酥醪观清铁香炉
酥醪观坐东南向西北,总进深75米,总面阔36米,平面是四合院式布局。主要建筑有”净日“、”印月“双亭、正殿、蓬莱阁、斋堂、客堂、道舍等,全观占地面积达2700多平方米。两旁为几十间用作道士宿舍、库房、膳堂的小平房。大殿供奉吕祖、雷祖、葛祖。大殿两旁有套间,每房门均有门联。其中一副为:“库饶碧酿泉成酒,房贮黄果米是珠。”大殿向天井有一亭台伸出,飞檐高柱。柱为青麻石方柱,共有4条。正面台柱有楹联。亭高7.4、台长5.45、宽4.75米;亭盖覆以琉璃绿瓦,台座用花岗岩石条垒砌。此台是道观徒众打醮传经的地方。亭台两旁为配殿,各厢房墙壁均绘富有宗教色彩的壁画。观内保存明清碑碣4通,清铁香炉1个,混元古道床1张。观前有池,池中生莲,人称莲池,盛夏之日莲池之中荷花亭亭玉立,清香扑鼻,晴天月夜,莲池朗澈;观之周围山谷间建有“浮山第一楼”、两边有「小楼容我静;大地任他忙」的楹联。驻鹤亭、鹤笑亭、松荫亭、小蓬莱等,名胜古迹有斗台、拜松处、鹤冢、酿泉、逍遥台、茶山瀑、洗心泉、绿屏嶂、观岩瀑、梅陇石涧、忘机石、七姐潭、煮水处、凝碧潭、下铁桥、分霞岭等等。为罗浮山著名道教宫观之一。
正殿正殿内供奉着三尊高大的铜铸金身神像,居中者黄袍加身,相貌堂皇,气宇轩昂,据说是轩辕黄帝。黄帝的左边是头戴寸帛折叠的“纯阳巾”,身背长剑,神情怡然自得的吕洞宾,右边是青巾扎髻,身披长袍,神态安祥的药仙葛洪。轩辕黄帝是传说中中国古代诸神中神通最广大,最受人们崇拜的神明,具有祖神及创造事物之神的二重神性;吕洞宾为俗传八仙之一,他虽非八仙之首,名气却是其它七仙无法比拟的,通称吕祖,被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葛洪则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据传他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最后在山上积年而卒,酥醪观就是他命名的。作为道观来说,一般供奉的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所谓“三清”。“三清”代表了道教中三位最高的神。但酥醪观却是一个例外,此中原因,一时尚未弄清。
保护单位酥醪观
1978年博罗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过去,酥醪观是弘扬中华道学文化的重要道教圣地。清光绪年间,酥醪观观主陈伯陶曾四出奔走,游说劝喻国内外华人华资办学以振兴中华。结果,於一九零六年 在广州创办了「暨南大学」。昔日酥醪观香火之盛,名噪广东,分观设在广州市大新路、东莞市石龙填、增城市西山村,方便各方善信焚香膜拜。诞节时,自各 地前来的朝拜的巨富乡绅、名流雅士更多不胜数。然饱历一千六百多年风雨的酥醪观,亦免不了有倾颓之象。九八年十月,由香港青松观、蓬瀛仙馆等道教团体 协助,酥醪观展开大型修建工程。修建後的酥醪观当又别有一番景致。文人墨客酥醪观由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到此飞觞醉月,流连忘返。传说唐朝韩愈、宋朝苏东坡亦慕名而来此拜饮酿泉。
陈济棠留驻鹤亭酥醪观后山,沿着小山路拾阶而上,有一座四角凉亭,亭额上书“驻鹤亭”。记者看到亭柱上,有一副篆体楹联,上书:“且驻云中雀,方为世外人。”原来,此亭乃民国时期粤中名将陈济棠原建。
国民政府成立后,陈济棠任农林部长时,曾来到罗浮山。话说,罗浮山幽深寂静,陈济棠游览时心旷神怡,此时一群白鹤在天空翩翩而过,还在山间徘徊,后来竟飞落在离陈济棠不远处的一株古松上。
过了一个时辰,白鹤一声长鸣,才冲天而去。酥醪观老住持对陈济棠说:“先生与此仙鹤真有缘分。”陈济堂也有感于此,就对老住持说:“我就在此建一亭以作纪念吧!”于是,就有了“驻鹤亭”。
蒋介石1924年,正值广州国民政府为彻底消灭广东省的军阀势力,决定进行第二次东征的时候,时任黄埔军校校长、东征军总指挥的蒋介石来到惠州。
也许是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蒋介石特意来到罗浮山。他首先来到的是冲虚古观,但冲虚观的道长却对他说:“我们道家讲究‘仙缘’,我觉得你去酥醪观,更适合。”经道长介绍,蒋介石一行人又来到酥醪观,跟酥醪观的道长促膝长谈了一整晚,最后抽了一支签,道长解道“
胜不离川,败不离台
。”蒋介石想请道长具体解释一下,道长只说:“天机不可泄露。”而现在看来,意思已经很明了——如果蒋介石胜利了,就要定都四川为妙,如果失败了,则应该退居台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