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

时间:2023-06-06 13:49:11编辑:奇事君
简介

福州西湖又称榕城西湖,为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郡守严高所凿,唐末僻为游览胜地。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位,在此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西湖成为御花园。现福州西湖已对公众开放多年,有“八景”。福州西湖现占地面积为42.51公顷,其

地理位置

位于福州市西北部湖滨路,处大梦山下。西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所凿,方圆十数里。

历史

据史载,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筑子城时凿西湖,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农田,因其地在晋代城垣之西,故称西湖。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西湖与南湖连接,其子延钧称帝,在湖滨辟池建水晶宫(在今水关闸附近),造亭、台、楼、榭,在王府与西湖之间又挖设一条复道,便于携后宫游西湖。西湖成了闽王朝的御花园。此后渐成了游览区。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南宋宗室、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又在湖上建澄澜阁,并品题西湖八景: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美景赞叹不止,多留有佳篇。宋词人辛弃疾《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词中赞曰:“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明谢肇制《西湖晚泛》赞:“十里柳如丝,湖光晚更奇”。民国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辟西湖为公园,当时面积仅3.62公顷。解放后,西湖公园几经扩大。集福州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利用自然山水形胜,并以乡土树种配置为主,讲究诗情画意,“小中见大”,使西湖景色愈见秀丽,遐迩闻名。修复及新增的景点有仙桥柳色、紫薇厅、开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西湖美”、诗廊、水榭亭廊、鉴湖亭、湖天竞渡、湖心春雨、金鳞小苑、古堞斜阳、芳沁园、荷亭、桂斋、浚湖纪念碑、盆景园等。仙桥柳色(柳堤):进入大门,长堤卧波,垂柳夹道。原堤建于1930年,宽8米,长139米,中段为桥,即仙桥。1985年拓宽堤面为18米,堤边有石栏杆,并种植垂柳、碧桃及花灌木。春来佳日,柳丝泛绿,桃花似火,远望如湖中锦带。1994年改桥为拱桥,宽10米,长36米。

历史沿革

晋安有东西二湖,在冶城西北。晋太康三年置郡,诏治闽粤故城。太守严高病冶城狭隘,以图咨郭璞,徙今子城坊城外。凿东西二湖,周回各二十里,引东北诸山溪水注于东湖。旧怀安县地,今属侯官。引西北诸山溪水注于西湖。侯官县地。二湖与闽海潮汐通,所溉田不可胜计。又有南湖,亦侯官地。唐贞元十一年,观察刺史王翃辟城西南五里为湖,二百四十步,接西湖之水灌于东南,今柳桥是也。东湖隔龙腰诸山,在西湖东北,故名。或言郡城东属闽县,非是。宋庆历中,东湖渐淤。至淳熙间,尽为民田。浮仓山昔在水中央,今周遭皆田。东北诸乡俱名湖堘。浮仓之西有亭,尚呼湖前亭云。《三山志》云:嘉祐二年,郡守蔡襄从乐游桥开沿城外河,抵汤门、琴亭、湖心,至北岭下去思桥北,至河尾船场,散入港北小浦、中浦、石泉、安国以北。怀安知县樊纪复作桥十三:曰湿重、曰堘北、曰小浦、口湖心、曰琴亭、曰越塘、曰龙腰、曰后溪、曰桑畲、曰岭下、曰范溪、曰濑溪。东湖既湮,赖此港浦桥梁,导东北诸水以达于东门也。南湖之塞,不知何代。其始辟,迤北有港,与西湖通。渐为民庐、舍、园、池,今唐公祠前有石桥,西外石街有熊兵、泥门二桥,犹巍然平地中,皆湖渠遗迹。西湖始凿沿子城外,今定远桥,为旧城濠。浩无际涯。唐天复元年,王审知于子城外环筑罗城。梁开平元年,审知又筑南北夹城。湖渐堙塞。宋皇祐四年,复诏郡守曹颖叔渐次修筑。自迎仙门至遗爱门,所存仅什之三。嘉祐二年,蔡襄复古五塘,以溉民田,有意浚治西湖,未果。乃命疏导渠浦六十有九,以兴水利。按《三山志》云:城外西湖溉三邑民田,至一万五千余亩。淳熙九年,赵汝愚以集英殿修撰知州事,疏于朝,开浚两湖。民至今赖之。时有澄澜阁,乃汝愚沿威武堂址,改西湖楼为之。荐经兵燹,阁毁址失。明万历初,按察使徐中行命卫卒湖堤植木为荫,市易湖滨民园池,建阁跨湖上。由皇华亭后架二木梁以登,仍名澄澜。户部尚书马森撰记。十四年丙戌,郡守江铎以会城西北水部、汤门四关、引江潮湖水,众流吐纳绕旋。迩来淤塞,北关湖水不得入,河西、汤、水部三关虽通河而浅涸,潮汐无几,舟楫阻滞。西河迎仙桥下有港,接西水关及江河在西南者。当春夏月,建闸蓄水,秋冬决放。湖高河低,洪流入江不可复反。滨湖数十里,莫资灌溉。乃开北关,修建西汤水部各闸,引诸水入河。又改西门迎仙桥旧闸为坝,以蓄湖水,毋令决放。自兹旧制兴复,水利无壅,迩年复议塞,殊为民患。司地方者,愿如江公可也。

上一篇:黑色轰炸机

下一篇:天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