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杰(1902—1947),湖南常德鼎城斗姆湖花园村人。
历史资料
一名主阶,号常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出生于常德县斗姆湖花园村。1923年在常德县移芝中学毕业。随即到斗姆湖道林寺小学任教。于1926年初报考黄埔军校。[1]
1927年8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长、陆军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副师长、第五十八师长、第七十四军副军长、整编第七十四师副师长。1947年率部进攻华东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于5月16日与师长张灵甫一同被击毙。同年7月,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
从蔡仁杰将军籍贯来分析,将军应该是南乡蔡氏后裔。民国三十七年南乡蔡氏七修族谱,民国政要李宗仁、孙科、于右任、赵恒锡、王东原等纷纷题名纪念,若族中在高层无人,区区一族之谱,又怎么能得到这样多政要大员的题名呢?只是猜测,应该和时任整编74师副师长蔡将军对族谱修纂的大力支持有莫大的关系。
主要成就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蔡仁杰作为八十八师工兵营长参与多次战斗。电影《八百壮士》中影版中亦有提及。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爆发,时蔡仁杰将军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八十八师中校团副,于此役身负重伤。
武汉会战
蔡仁杰任51师153旅344团团长,随同51师师长王耀武参加了武汉外围战。
王耀武晋升74军军长,蔡擢升为74军58师副师长。
长沙会战
1939年,蔡仁杰率领58师173团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
1941年9月,他又率部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在黄花市附近迎击从东南方向进攻长沙的日军。[1]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日军集第33、34两师团兵力,直捣上高。其间蔡仁杰率部随军作战,扼守下陴桥。战后军长王耀武讲评,赞仁杰机敏善战勇敢沉着。
常德会战
蔡仁杰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保卫常德城的战斗,但他率领的58师两次在桃源与慈利阻击日军进犯常德。战后,他擢升为58师师长。[1]
长衡会战
1944年,长(沙)衡(阳)会战爆发,蔡仁杰率领58师从潭(湘潭)宝(庆)公路的青树坪转赴衡宝公路,参加衡阳会战的外围战斗。[1]
芷江保卫战
1945年4月27日至5月1日,芷江保卫战武冈战役。74军58师师长蔡仁杰奉命驻守武冈。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给予日军以重创,获得两面“飞虎旗”。
涟水战役
国民党整军会议后,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辖51旅、57旅、58旅共3万余人。此时的整编74师已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长期受美国顾问训练,时称国民党部队五大主力中之主力。这时,张灵甫任师长,蔡仁杰任副师长。
1946年10月涟水战役爆发。这一仗,整编74师和192旅被歼7000余人,华野死伤10纵司令员谢祥军以下6963人,双方几乎打成了平手,但华野保住了涟水,战略上占了上风。
自参加内战以来,整编74师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个硬钉子,虽然在华野所歼的7000余人中,他们仅只2000来人,但他们还是把这次失利当作一次大“挫折”,当作是“耻辱”,他们咬着牙齿,虎视着报复的机会。
不久,整编74师又二战涟水。12月涟水城落到了整编74师的手里。整编74师的战功簿上又重重地记上了“辉煌”的一笔。而华中野战军不得不转入山东作战。
孟良崮战役
1947年3月,蒋介石眼见其有生力量被解放军一点点消灭,转而对山东和陕北共区实施了重点进攻。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约45万人,组成3个兵团,由顾祝同任总司令坐镇指挥,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战法,气势汹汹地向山东根据地扑来。陈毅、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灵活机动,忽打忽停,寻机歼敌,但因敌军高度集中,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便于5月上旬率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
顾祝同见解放军东撤,即令各部“跟踪进剿”,并特命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率领整编74师以及25师和83师,进军沂水。于是,解放军就此拉开了孟良崮战役的帷幕。
5月1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领导指挥第1、第8纵队利用地形掩护,穿插揳入74师纵深,割断了74师与其他国民革命军的联系。经过了一天的激战,到15日拂晓,第1、第6、第8纵队分别攻占了垛庄和万泉山,完全截断了74师的退路,将其合围于孟良崮及其以北的狭小地区内。
在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共动用9个纵队,用5个纵队主攻,4个纵队打援和阻击敌人。经过3天3夜的浴血奋战,1947年5月16日在山东孟良崮全歼整74师32000余人,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等人被击毙。7月30日追赠陆军中将。